彌勒佛

        彌勒,意稱慈氏菩薩,名阿逸多,受釋尊的教化出家修習佛法,並授記將來必定成佛,彌勒先行釋尊入滅而上生兜率天宮修行,與諸天演說佛法,以待將來成佛,於華林園龍華樹三次說法,廣度釋尊當時所遺落而未被救度到的眾生,故稱當來下生彌勒佛。而經典詳述彌勒降生人世時,世界將成光明的彌勒淨土。

  彌勒信仰在中國很早已盛行,根據《彌勒上生經》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內院修行,為諸天說法,這時彌勒菩薩相好莊嚴,載寶冠瓔珞,穿菩薩裝,兩腳交叉而坐;也有右手指臉頰,左腳下垂成半跏思惟的彌勒菩薩像,表示在兜率等待下生的坐姿。彌勒下生成佛的法相與釋尊相同,具足相好莊嚴的聖容,身著袈裟,姿勢大都是倚坐像,即雙腳自然垂下,足採蓮花,手作說法印。

註:五代以後,在江浙一帶的寺院中,有出現笑口肚大的彌勒佛像,據傳是布袋和尚的化身,屬於民間信仰的造形。
 布袋和尚世傳為彌勒佛的應化身。在五代時,有浙江奉化人,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他手持錫丈,掛一布袋,來市間遊化行乞,乞得供物貯於布袋中,故人稱布袋和尚。

     據宋高僧傳載,布袋和尚身材肥胖,袒胸露腹,衣著隨意,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和尚並能示人吉兇,能預知晴雨。梁貞明三年(九一七)三月,師將示寂於嶽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上,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入寂,於是後人認為他是彌勒之化身。

     宋代以後一般佛寺常雕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為彌勒像,並將他安奉在天王殿正中。使信眾能皆大歡喜笑口常開的感覺。

註:通常彌勒佛像以具足相好莊嚴的佛陀聖像為主;彌勒菩薩像以相好莊嚴,雍容華貴的菩薩像為主;布袋和尚造形的胖彌勒,衪是一種應化身。

 
 

  唐代  彌勒佛倚坐像  四川石窟
彌勒佛的法相與釋尊相同,具足相好莊嚴的聖容,身著袈裟,
姿勢大都是倚坐像,即雙腳自然垂下足採蓮花,手作說法印。

 

敦煌早期彌勒菩薩交腳像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內院修行,為諸天說法,這時彌勒
菩薩相好莊嚴,載寶冠瓔珞,穿菩薩裝,兩腳交叉而坐。

 

宋代  布袋和尚  石雕  西湖  飛來峰
杭州靈隱寺前飛來峰,這尊宋代布袋和尚像,笑容滿面,身著袈裟,袒露
胸腹,一手持念珠,一手按著大布袋,嘻笑自如的看著瞻仰來遊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