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古佛

萬國教主

 

 

 

      十八代祖係濟公活佛分靈倒裝下凡,於 光緒十五年(歲次己丑,西元1889年)七月十九日(陽曆八月十八日)降生於山東省,距離東嶽泰山西南約百公里的濟寧城南鄉 雙劉店。太師尊諱玉璽,太師母喬氏,育有二男一女,恩師居長。

       濟寧東方約三十公里的曲阜,乃是至聖先師的故居,而這一帶也是周公長子伯禽的封地--魯國。東嶽泰山則是天子舉行封禪祭祀的所在地(註);也是道教所稱泰山府君東嶽大帝等神仙所居住的地方。

 

代代豪農 稱呼「善人」

 

        恩師先祖代代豪農,領有百數十餘畝的田地以及寬闊的宅邸。在地方上興辦慈善,舉凡修橋舖路、捐獻寺廟等公益事業無不全力以赴,因而深獲鄉里好評,人們都喜歡稱呼「善人」。大家都知道曲阜孔子故居,這一帶書香鼎盛,善人代代建立學塾,延聘教席,獎勵學子免費入學,因而恩師在四、五歲就上學。

         自從末以來,一般研究學問的風氣已傾向於三教兼修。恩師在十八歲就讀遍學四書五經,以及朱熹陸象山王陽明等理學,更涉獵諸子百家的典籍。在此時已經建立了三教一源、五教歸一、萬國一理、促進世界大同的理想。因此取儒家「維皇上天」,以及道家「虛無自然」,而號為「天然」。

        當時正值中國內憂外患之際,恩師於宣統元年隨姑父張勳章從軍,在南京上海一帶服役,擔任本部主計的工作。在這一段期間目睹同胞互相殺戮,無辜百姓失去家庭、田園而流離塗炭的慘況,其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宣統三年(辛亥,西元1911年)突然接到太師尊病危的消息,恩師於是辭去軍籍返鄉照料,年終太師尊便逝世了。

        至民國二年(西元1913)服喪期滿,恩師乃奉太師母之命,娶師母,翌年師姐出生。然而師母卻產後體弱多病,不久就歸空了。後來師尊再娶師母,育有二子,長男大師兄名英譽,字拙樵;次男不久歸天。師姐曾任天才,齊家修行。

 

民國二年秋齊家受祖親授性理真傳

 

         同年(西元1913)秋天,一位姓的好友告知恩師,在濟寧城內有祖傳授 心法之事。然而由於恩師早先遍讀三家典籍,在其心中已建立一套宗教理論。對於師伯所說之事以為係屬怪力亂神,而不以為然。

        所幸有師伯仍不憚其煩,熱心勸勉恩師不要輕視上乘心法;並知曉恩師事母至孝,提議恩師稟告太師母。於是乃在勸說太師母明理後,一家人隨師 伯訪道於祖。

       恩師經祖親自傳授心法後讚嘆的說:「經師尊指點,令吾茅塞頓開,豁然體悟實相真諦,明瞭歷世迷昧;貫通萬法一源,天人一貫之理。」

 

求道後即設立佛壇 民國五年承命代表師

 

        這一年恩師年屆廿五歲,求道後隨即在自家的私塾開設佛壇,恭請祖駐泊於此地。祖傳道之行也必時時隨侍、守謢在其身邊。恩師經一番切磋琢磨,靈光赫赫,照耀宇內。

民國五年經祖推薦, 上天降命,任恩師為代表師。恩師畏天命之尊嚴而不敢承受,但祖不允所請,引用《詩經》「天維顯思,命不易哉」之語嚴正勖勉。

        於是恩師抱著恭敬不如從命,而接受拜命。從此更緊密的追隨祖四方傳道,喜悅的代行,歷經十數年如一日,獲得祖絕對信賴。同時恩師三施並行,為道奉獻不遺餘力,對路祖傳道所需的經費助益尤大,而道運也漸漸宏展。

 

民國七年超拔太師尊

 

       其中還有一項令恩師孜孜精進的動力,就是為了超拔太師尊。當時超拔先人條件最低必須渡一百人求道。恩師為此每日對親友知己說法,終於渡了六十四人求道。可是恩師心情總是悶悶不樂,經師伯察覺,問明原委後向祖稟告。

       路祖乃請示關法律主臨壇。法律主批示:以後引渡六十四名求道者可超拔。所以《疑問解答》有:「六十四功加一果,拔一層父母,共計九層」之記載。

       因此民國七年(西元1918)沐浴上天恩典,恩師獲准超拔太師尊。

       民國九年(西元1920)師伯歸天。

       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超拔規則又改:「凡齊家者,即可拔父母。若拔祖父母與伯父母者,仍依前例二層果位。」

 

路祖交付道盤天命

 

       路祖完成制訂超拔規則後,自知成道之日將近。囑告恩師:「紅陽時代已過,天盤轉換白陽。三佛應運天盤、道盤,奉行  老之命,化身降世來完成普渡收圓,萬教歸一之大聖事。」

接著路祖又莊嚴告示恩師:「彌勒古佛化身為吾路中一,執掌天盤;南海古佛化身吾胞妹,扶助天盤;濟公活佛化身汝弓長,為掌握道盤之祖師。此絕對至高無上之天命,任重道遠,不容推辭。」

雖然至此路祖已道明真實的前身,然而平素恬淡無欲的恩師一聽之下,仍是為之驚愕不已,趕忙離座下跪,懇求讓與賢能。

        可是路祖眼見天召之日已然迫近,而恩師又再四懇辭,心中非常焦急,不允恩師所請,極力將全盤道務付託恩師。後路祖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二月初二日歸空,恩師之悽愴痛苦非言語可表。

 

濟南開道 禮讓賢路

 

        當時在路祖門下弟子數千人中,代表師二十餘位,居重要領導地位者有八位。其中恩師的經歷最淺,後學人數也最少。

        路祖成道後雖然將天命托付予恩師,但是恩師依舊遵循師姑奶奶(路祖的胞妹)的領導,六年間表文呈奏依然以路祖之尊名行之,功德費及名單全數交由姑奶奶管理。

另一方面自己則離開濟寧,到濟南傳道,然而也藉以避居濟南以讓賢路。

孟子•萬章篇》記載:「二十有八載,......崩,三年之喪畢,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之子而之;訟獄者,不之之子,而之;謳歌者,不謳歌之子而謳歌。故曰:天也。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又「昔者於天十有七年,崩,三年之喪畢,之子於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崩之後,不從之後而從也。」

        以上是禪讓史中的一段佳話,更顯示出天命之所歸。古來聖哲都同此心,同此理,恩師為讓賢路,而避居濟南,也如同之避居南河之南與陽城啊!

 

民國十九年奉天承運十八代祖道脈

 

        詎料 皇不允,於民國十七年間降鸞各壇,亟命恩師拜受天命;路祖也頻頻降壇催促,諸天仙佛更履履表達企盼之意。

        民國十八年冬月,在濟寧的姑奶奶特命前輩代表師郝寶山領導北上濟南勸說恩師 返回濟寧拜命。

領導對恩師說:我聽聞時說「天之曆數在汝躬」,今日貴台天命乃是天人所共同認定。若遲一日,則千萬人離上天恩典日遠,期望此際快拜受天命以報天恩師德。

恩師謙敬的表達:承蒙師尊大恩,以及師姑大德,無法報答於萬分之一。況且長幼有序,願讓於有德的前賢。

        領導說:既然師尊(路祖)在世即已保舉,況且貴台又有活佛之愿。昔日帶領天下諸侯為服三年孝;如今師姑卻已暫代六年,八位領導者都希望貴台效法大舜,順天應人,接受這個大任。

於是恩師乃於民國十九年(庚午,西元1930)夏季大典發出洪誓大愿,嚴謹拜命萬八年之道盤天命,誓願完成普渡收圓,萬教歸一之大聖事。

        拜命之後厚待諸道親,封郝寶山張自忠為道長。道長也各表示忠誠擁戴恩師之意。恩師命郝道長負責河北一帶道務;張道長則自願輔佐江蘇 鎮江地方。也因此在日後民國三十七年師尊成道一週年紀念祭,由張道長負責主持祭典事務。

 

不修天機、不修顯化、不修人情

 

        須知恩師並非圖謀坐享其成之輩,在拜命後他把道務已然上軌道的濟寧交由姑奶奶及前輩們負責,自己則又北上,以濟南為根據地,廣接眾緣,伸展東南西北之地區,道務順利進展。

恩師以「不修天機、不修顯化、不修人情」三要項告誡大眾,以真理導引迷昧解脫輪迴,超出三曹而達理天之境界為望;並囑勉大眾保持修道者之本色,盡一份力量,貢獻於道中。

         民國二十四年初春開道天津孫道長訪師求道。

         民國二十五年太師母歸天。

        同年十一月南京 建業路總壇落成,恩師於蒞臨主持途中受臨檢,一行人無辜被收監。剛求道不久的胡德慶前賢見恩師受困,急忙設法解圍;張五福前賢更以生命財產保釋。經查無違法事實,百日後釋放。

        民國二十八年正月制定《暫訂佛規》。

        民國三十年,孫道長開拓上海浙江福建、及綏遠包頭吳信學前人開荒溫州。恩師則常駐於上海總壇,指導規劃方針。此時可謂天道之全盛時期。

 

金線道掘起

 

        然而正所謂「道修謗興,德高譭來」。民國三十二年在函谷關山西陜西河南境)掘起「金線道」一派之謀叛者,在各地謠傳流言表示恩師三十年之傳道已疲勞,須要休養。表面上慇懃掛懷恩師,事實上竟想橫奪恩師道盤。他們漸漸壟入都市,徐徐製造勢力。專論天機、捏造碑文、道書中插進假名,秘密抹殺師命。

孫道長胡德慶接獲報告後,呈報恩師;恩師乃命王秀琪調查,並循循善誘,喻以大義。瞭解實情後,多數人含恥謝罪,懺悔不該盲從,而種下惡因;至於偽善者弄巧成拙,自毀前途,實在相當可惜。

        民國三十三年中秋,恩師蒞臨杭州視察道務時,有位熱心道親呂玉堃貢獻在西湖 南屏山土地,做為建築恩師公館、開設佛壇並做修養調氣之所。恩師長期辛勞,加上這段期間,為勸導金線道之不正當,親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疲勞奔波三十年的身心,於西湖休養一段時間,得以慢慢恢復正常。 這一段期間,恩師也親自擇定此處將作為日後陵園所在地。

 

巴郡道脈百年祭

 

        民國三十四年 戰爭結束,眾所期待的和平終於來臨,全民歡欣,割讓了五十年的台灣光復。

民國三十五年,恩師有意來台傳道,但是由於光復之初情況不明,經周圍道親勸解而打消來的主意。隨即改變行程,帶天才往四川 成都辦道;開荒台灣之行則由公、公、公三位搭乘公自家的帆船首航台灣

四川方面的道親聽聞恩師大駕光臨的消息興奮不已,迎接恩師的場面感人。恩師暫住於成都總壇,來往道親相當踴躍,都以一睹恩師聖顏為榮。

         四川古稱蜀地,有「天府之國」之美稱,物產豐富,人口有一億。三國劉備在此稱帝,國號,又稱蜀漢

        此外,更是歷代祖師傳道的重要地方。

        如十二代袁祖初開貴州)、雲南),又闡道西蜀,渡了十三祖。

        再如十四代姚祖以及五老祖流血護道的西乾堂也在此。

        又如十三祖即是受難於成都 九眼橋。恩師此行曾長跪橋頭悼念,淚眼滂沱,誓愿完成濟渡眾生之大任,以慰二祖在天之靈。

        並擇日在總壇舉行巴郡道脈百年祭,呈奏表文追思歷代祖師,發下洪誓大愿,完成祖師未竟之志。

 

青天霹靂 巨星殞落

 

        民國三十六年七月盛夏,恩師與數名前賢造訪四川盆地西邊的峨 嵋山佛教聖地。其自然景觀壯麗,山明水秀,瑞氣鐘靈,登山觀覽,令恩師喜形於色。

        途中一行人在樹下石台休憩,恩師吟誦著詩人李白《峨嵋山歌》:「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吟誦中透著無限感傷,卻又宛如心血洶湧。

突然間恩師顯現丈六金身,靈氣豪光眩目。隨行徒眾瞬間猶如遭遇強大電流一般。就在此時晴天霹靂,接連著又是急風,又是驟雨。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前方二三十公尺,山 頂上遭霹靂擊中的巨石轟隆作響,隨即崩落於面前,阻塞前方洞窟入口。眾人見狀,惶恐的趨向恩師周圍保護。

        恩師則閉目沈思,靜靜的誦唸著《禮記•檀弓上》孔子的一段話:「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並說:「今參訪峨 嵋山,岩石墜落阻塞道路,庶乎吾將色身歸隱?」恩師從此面色凝重,一語不發。返回成都後便獨自閉室靜座,辭退一切會客。諸弟子則延請名醫來為恩師診治,對其生活起居也特別留意。

 

天召火星 圓寂蓉城

 

        八月十五日(陽曆九月二十九日)中秋夜,在成都總壇三樓舉行祭典,恭請
臨壇求訓。恩師接駕叩拜之後,於訓示進行中感覺身體有異,乃先行退壇,獨自下樓閉室靜坐休息。

訓示說:「弓長孝子召歸天庭,深明天意,萬八師命須兒等繼續完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乃至孝之行也。」

       滿堂道親見訓,急忙下樓探望,唯獨天才雙眼泣腫的告訴大家:「天召恩師,色身已隱,師命含殮闔棺。」大眾嗚咽慟哭,如嬰失怙,如暗衢失明,悲痛哀悼,憤不欲生。唯見峨 嵋山頂一輪明月高照大地,秋風颯颯,落葉飄飄。

       訃聞即時傳報天下,在上海師母、師兄以及道長們於十六日急速成都之行,料理善後,靈柩空運至上海 虹橋機場,安置於白宮殯儀館,擇日追悼出殯,安葬於杭州 南屏山,享年五十九歲。葬儀完畢即請求結緣。

       老封為「天然古佛」,號賜「萬國教主」,繼續萬八年普渡收圓之使命。

民國三十七年,恩師歸空週年祭典,全國誠心道親跋涉萬里,趕赴杭州 南屏山墓地參加追悼儀式。無論階級高低、青年老幼,都抱著一顆忠誠恭敬的心參與,哀榮音韻徹聞遐邇,默頌師尊恩德,永孚師名於大千世界。

 

恩師歸空週年祭典大眾合影

 

師尊歸空第一週年祭師兄(中)與台灣道親(吳信學,鄧國雄,張德福,

周詩章,曾阿古,張光鐸,黃水旺,黃火燄,蔣月英,傅月英,謝含隱)

在 杭州西湖恩師墓前攝影

 

感師恩    寄調 蘇武牧羊

 (戊子年師尊涅盤週年日大眾拜墓三天主考感嘆而唱) 

   1.  師尊示寂了前因  夢想夜沉沉   覺來淚 沾巾
        師濟世   受艱辛   卅載到於今

        丁亥中秋夜   師徒兩分離

        可嘆眾兄弟   桃李落紛紛

        滿盤血淚   奉勸諸君   莫忘老師恩

        通理金公祖   掌盤萬八春

        色身化   聖靈存   大任付師尊

        婆心與苦口   講道數十春

        民初開普渡   三曹期沾恩

        超我玄祖   救我性靈   感恩永在心

   2.  弟子繼志辦末春   可欽忠孝人   守墓在園林

        受誹謗   臥埃塵   不變此初心

        戊子週年日   萬眾齊拜坟

        祭文甫讀畢   悲聲有遠聞

        孝子事親   事死如生   事亡如事存

        反道敗德士   大開金線門

        改姓名   換表文   知恥有幾人

        自絕十八代   出盤怨何人

        妄稱中華祖   假冒諸佛神

        看爾諸子   龍華會上   何顏見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