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祖師對照表

 

 

 

伏羲一畫開天,
為大道降世之始。
孟子儒道中絕,
東方歷經十八代道祖:

 
 


 

大道降世之始

伏羲

神農

黃帝

 


少昊

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帝禹

湯王

文王

武王

周公

 


老子

孔子

曾子

子思

孟子

儒道中絕

 

└─

─┐

 
 

 

轉盤
西域

釋迦

 

 

   
 
 

道 祖 略 歷

 
  伏羲氏,亦作庖犧包犧虙戲宓犧。即古帝太昊氏
司馬貞補撰《史記•三皇本紀》:「太昊庖犧氏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都於,立一百一十 五年崩。」

拜鬱華子得道。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网,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

 

 


 
     

 

神農氏,亦稱烈山氏炎帝。 都陳,遷曲阜。教民耕種,造耒耜、嚐百草、製醫藥、作方書。在位一百四十年。拜赤松子得道。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弦琴,開始蠟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

 

黃帝公孫,名軒轅, 都有熊又稱有熊氏。凡書、契、律呂、度量、宮室、衣服、器用之製,皆始於帝。在位百年,治國有法,教民有方。拜師七十 一,不得心傳,後訪廣成子,始得真道。著有《陰符經》闡發大道妙旨。

 

伏羲神農黃帝是為「三皇」。

後傳之於少昊顓頊帝嚳,嗣後傳唐堯接續道脈。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蜀 志》:「黃帝為其子昌意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嚳。」

帝堯,姓伊耆氏,為帝嚳之次子,號放勳。初封,又封,故又號陶唐氏,都。觀天象,授民時,便利農作。堯之為君,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巍巍蕩蕩,民無能名。在位百年,讓位於。傳之心法曰:「允執厥中。」

 

帝舜,姓氏,諱仲華,為黃帝八代孫。賦性至孝,受帝堯傳授心法,禪讓帝位。國號,事有專官,治政修明。在位四十八年,讓位於。並授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法。
 

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是謂「五帝」。

 

 

 
  帝禹氏,名文命顓頊之孫。治水有功,受禪讓帝位,國號,列洪範九疇,鑄九鼎,以象九州。並得授心法,接續道統。

此後君主成為世襲,傳十四世,十七主,四三九年。至暴虐無道,天命喪失,為所滅。

 
夏大禹
→帝啟→太康→仲康→帝相→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孔甲→帝皋→發→帝履癸(桀)
 

湯王,姓氏,名帝嚳四子之十二代孫。放夏桀,定天下,都,國號。承運接衍道統,傳十七世,三十主,六四○年。至紂王無道,天命轉移西岐文王接衍。
商成湯
→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紂辛
 

文王:始祖,姓氏,與始祖,同為帝嚳之子。文王,悟透性理,作後天八卦,發明易理。闡揚道旨,繼承天命,後付武王接續。

《史記•周本紀》:「()封,號曰后稷,別姓。」古公 亶父定居周原。《史記正義》:「因大王所居周原,因號曰。」

 
武王:為后稷十五世孫,文王之次子,名。伐而有天下,國號,建都鎬京。心法相授,付周公接續,傳八百餘年。

 

《史記•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
其長子曰伯邑考(為所烹)
次曰武王 (伐而有天下,國號
次曰管叔 武王,立王子祿父俾守祀,建管叔於東,建蔡叔霍叔,俾監臣)
次曰周公 成王周公為太宰,封長子伯禽
次曰蔡叔  武王封於上蔡,為蔡國,見管叔
次曰曹叔 振鐸武王封於濟陽 定陶,為曹國
次曰成叔
次曰霍叔 (見管叔
次曰康叔 (食采邑於,故曰康叔成王武庚,中分其地以半,封於朝歌,為衛國
次曰季載季載最少。
同母昆弟十人,唯賢,左右輔文王。故王舍伯邑考,而以為太子。
 

周公武王四弟,名。定禮制,平天下,接續道統。輔助周成王,制禮作樂,興教化、著六官,天下大治。

《史記•魯周公世家》:「武王即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七年,周公還政於成王成王周公為太宰,治理洛邑,安定民,另封周公長子伯禽

周武王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幽王
→平王→桓王→莊王→釐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顯王→慎王→靚王→赧王

共三十七主,八百六十七年。

幽王無道,遭犬戎之禍。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遷之前為西周;東遷之後為東周。東遷之始又稱春秋時代;孔子絕筆之後,號曰戰國。時「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彊,七雄出」。

 
無道,聖人承運降世,分立三教,道降師儒,代天宣化,挽救人心,為道統天命之一大變局。
 

道在師儒,三教應運

老子,字伯陽,諡曰楚國 苦縣 厲鄉 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吏。為人道德高尚,思想深不可測。以道為天下之母,周行而不殆;正反對立之現象,皆歸於道之本源。故棄剛而取柔,去雄而守雌;以無藏為有餘,以虛為盈。為政當清淨無為,順乎自然,而民自正自化。暗中得授真傳,發揚宗,東渡孔子。見衰乃出函谷關,西化胡王尹喜。其道淡泊養心,其法抽坎填離;摒去色象,由氣入理。著有《道德經》、《清淨經》等化世,成為道家經典,孕育中華文化之根源。

 

孔子,字仲尼周靈王廿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年)降生地,初仕。曾訪師七位,後問禮於老子,始得真傳。週遊列國,宣道於天下。其道政教兩兼,入象而不著象,由象超氣入理。杏壇設教,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四配十哲,列入聖牆。晚作《春秋》,刪《詩》、《書》,訂《禮》、《樂》,繼往開來,闡發真理,開教之嫡脈。其精粹由門人集成《論語》,後衍為中國文化之主體。德高道宏,尊為「至聖先師」。心法授予顏回,後傳之曾子。一脈相傳,為教之祖。

儒 門 四 配

顏子,字子淵魯國 曲阜人。賦性聰明,能聞一知十;不遷怒,不二過;居陋巷,簞食瓢飲,不改其樂。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克己復禮。得受孔聖心法,然而不幸早逝。世稱「復聖」。 曾子,字子輿魯國 南城人,賦性至孝,嚴於自治,以「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省其身。得受門心法,述《大學》,作《孝經》。後傳之子思,世稱「宗聖」。
 

子思孔子之孫。受學於曾子,得宗聖授以性理,乃作《中庸》,傳門心法。後付孟子接續真傳,世稱「述聖」。 孟子,字子輿戰國 人。受業於子思,得受心法。遊說戰國,談正宗闢邪說。作《孟子》七篇,尊王賤霸;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世稱「亞聖」。
 
孟子儒道中絕,輾轉遞傳,忽顯忽隱。迨至宋朝 希夷首出,接踵,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陸子等大儒相繼而起,真宗賴以復昌。然而運不相逢,究未繼續道統。因孟子以前業已轉盤西域釋教接衍。儒雖然輩出,不過應運闡發道旨。
 

 

西域道祖

 

 

 

釋家應運接衍道脈

 
 

釋迦文佛

 
 

摩訶迦葉

阿難陀

商那和修

優婆瞿多

 

提多迦

彌遮迦

婆須密

佛陀難提

 

伏馱密多

脅尊者

富那夜奢

馬 鳴

 

迦毘摩羅

龍 樹

迦那提婆

羅侯羅多

 

僧迦難提

迦耶舍多

鳩摩羅多

闍夜多

 

婆修盤頭

摩拏羅

鶴勒那

師 子

 

婆舍斯多

不如密多

般若多羅

菩提達摩

 
 

 

     

 

釋迦牟尼佛:乃中印度 迦毗羅國 淨飯王之太子,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一說西元前五五七年,周靈王十五年)。生有異稟,溫良敦厚。因見生老病死,人生無常,至雪山潛修,六年無所獲。後至佛陀伽耶,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而成正覺。得燃燈古佛授記,承運接衍道脈,說法四十九年,遺經著典,渡世萬載。認為人之大苦在於有貪、有嗔、有昧,能盡除此念,則苦惱自除,種善因必結善果。其道指性見佛,直探本原,明心見性,掃氣象而入理。後世稱為佛教之祖。

 

《大方等大集經賢謢分通義•授記品第十一》於然燈佛世尊所聞此三昧。彼佛世尊授我記曰:「摩納!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究竟無我分第十七》:「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註:釋迦,華言為能仁;
  牟尼,華言為寂默。

 


中國史略謂:(周昭王廿四年,紀元前五六六)四月初八日山川震動,五色光貫太微星。太史蘇奏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一千年後,聲聞及此。」

眾所周知,佛陀教化自代即已傳入中原(漢明帝夢金人,遣使求法)。然而迄末(西元二二○年)距釋尊降誕僅七八六年,還未到一千年。

南梁 大通元年(西元五二七年)則有一○九三年。由此可知太史蘇所奏之「一千年」乃是指達摩西來,「老水還潮」一事。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載:釋尊於靈山會山,大梵天王以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金色蓮花)獻,請說法。爾時如來坐此寶座,無說無言。但拈蓮花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眾皆止默然。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拈華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囑摩訶迦葉。」言已默然。

釋尊傳心印於迦葉,為禪宗初祖。迦葉復傳於阿難,遞代相傳,至第二十八代祖菩提達摩泛海來,謂之「老水還潮」。

第一祖
摩訶迦葉
偈云:
法之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於一法有,
法非法後傳。

摩訶譯曰「大」;迦葉譯曰「飲光」。因身有紫金光(膚色金黃,比他人光亮),能隱蔽其他人的光明,好像所有光明都被他所吸飲,故名曰「飲光」。

   
 

 

第二祖
阿難尊者云:
本來無有法,
無知亦無法;
各由須自悟,
法子無之法。

第三祖
商那和修云:非法亦非法,
無心亦無法;
說時心法字,
是法非心法。

第四祖
優婆瞿多云:
心是本來性,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性,
非心本無法。

第五祖
提多迦尊云:
通達本心法,
無法亦非法;
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

第六祖
彌遮迦尊云:
無心無可得,
說法不明法;
若了心非了,
死了心之法。

第七祖
婆須密多云: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等得虛空時,
無時無非法。

第八祖
佛陀難提云:
虛空無內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
自達真偽理。

第九祖
伏馱密多云:
真理本無名,
因名顯真理;
受得其實法,
非得亦非真。

第十祖
尊者云:
真體自然真,
因真說有理;
領得真正法,
無得亦無法。

第十一祖
富那夜奢云:
迷悟如隱顯,
明暗不相離;
今時隱顯法,
非一不非二。

第十二祖
馬鳴大士云:
隱顯即有法,
明暗光不二;
今時悟了法,
非取不非離。

第十三祖
迦毘摩羅云:
非隱非顯法,
誰見真實際;
悟此隱顯法,
非愚亦非智。

第十四祖
龍樹大士云:
為明隱顯法,
方識解脫理;
於法心不正,無明亦無喜。

第十五祖
迦那提婆云:
本對傳法人,
為說解脫理;
捨法實非正,
無終亦無始。

第十六祖
羅侯羅多云:
拴法亦非證,
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內外之何起。

第十七祖
僧迦難提云:
心地本無生,
因地從緣起;
種緣不相訪,
筆果亦復爾。

第十八祖
迦耶舍多云:
有和有心地,
因地能發萌;
與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第十九祖
鳩摩羅多云:
性上本無生,
為對求人說;
於法既無得,
何懷決不決。

第二十祖
闍夜多云:
言下令無全,
同於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達理事境。

第廿一祖
婆修盤頭云:
泡影同無礙,
如何不了悟;
達本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第廿二祖
摩拏羅云:
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復無憂。

第廿三祖
鶴勒那云:
認得心性時,
可說不思議;
了了無可得,
得時不說知。

第廿四祖
師子尊者云:
正說知見時,
知見俱是心;
當心而知見,
知見即於今。

第廿五祖
婆舍斯多云:
聖人說知見,
當今無是非;
我今悟真性,
無道亦無理。

 

 

第廿六祖
不如密多云:
真性心地藏,
無頭又無尾;
因緣而化物,
方便呼為智。

第廿七祖
般若多羅云:
心地生諸種,
因事復生理;
果滿善提圓,
花開世界起。

   
二十八代菩提多哪,姓剎利,南天竺人。於南朝 大通年間承受道統東來而入中原。改諱菩提達摩,以開佛法渡世,將道統復還中原,是謂「老水還潮」。受尊為東土初祖,諡圓覺禪師

 

第廿八祖
菩提達摩云: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自生;
無情必無種,
無地亦無生。

   

 

老水還潮

 

 

 

老水還潮 道脈復還於中原

 
 

菩提達摩

二祖神光

三祖僧燦

四祖道信

 

五祖宏忍

六祖惠能

 

禪宗中絕

暗傳火宅

真儒復興

 
 

七祖

八代

 

天時未至

天命收隱

 
 

南、北七真
應運出世

北七真:

王重陽 邱長春 劉長生 譚長真
馬丹陽 郝太古 王玉陽 孫不二

南七真:

劉海蟾 張紫陽 石杏林 薛道光
陳致虛 白紫清 劉永年 彭鶴林
 

九代

初傳禮本

十代

十一

 

十二

(開荒之始)

十三二祖

 
 
 

十三祖替眾頂災消孽。十二代祖掌盤調理。
祖歸空後,派出五行:
火祖陳火精 木祖宋木成 土祖安土道
水祖彭水德 金祖
林金秘

 
 

十四代

十五

 

(收圓之始)

 

十六

(三教合一)

紅陽期滿

白陽應運

 
 

十七代祖(白陽初祖)

十八代弓長祖(白陽二祖)

白陽應運彌勒佛掌天盤一萬八百年

弓長祖掌道盤一萬八百年

普渡三曹 辦理末後一着 

收圓大事

 
 

道 祖 略 歷

     
 初祖姓刹利帝佛達摩,諡圓覺禪師。降生於南印度, 為香枝國王之三太子。
 自幼佛性不昧,隨從西天廿七祖般若多羅尊者修行,賜名菩提多哪,繼承西天廿八代祖位。
 於南梁 大通元年(西元五二七)泛海來,將道脈復還中原,是為「老水還潮」。菩提尊者改達摩,尊為東土初祖 ,。
 

 傳真法,直指人心,不用文字。初渡梁武帝無緣,次指神光大悟。

 後隱於河南中嶽嵩山 少林寺,面壁九載,功圓果滿,脫化歸西。遂將道統付神光執掌,並預留末後收圓證語曰:

吾本來東土 說法渡迷津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二祖神光,姓氏,號慧可,諡正宗普覺大師後魏 洛陽人,降生於金陵(即今之南京)。
 因其母感異光而有孕,故取名神光。自幼智慧聰明,佛性不昧,願出家修道,頗通經旨,每日講經說法。
 後得遇初祖點化,傳授至道。初祖見其求道真切,智慧可矣,故命之曰:「慧可」。
 

 二祖繼承道統後,遂傳道於金陵,道場宏開。壽享一百零七歲,至隋文帝 開皇十三年九月初七日坐化。道統傳授於普庵執掌。
 

 三祖姓普庵,別號南泉,法號僧燦,諡鑑知大師。降生於隋朝 江西 宜春縣
 自幼好道修行,常住慈化寺,好讀《華嚴經》;能知未來之事,人皆稱他為菩薩。後得遇神光傳授心印之法,乃離開本縣三十餘里,居住一石洞勤修苦煉,至唐朝時八月廿四日了道。將一脈道統付於曹洞執掌。

 
 四祖司馬氏,曹洞,號道信,諡大醫禪師。降生於 河南 懷慶府 河內縣
 年十四歲求道,三祖授以如來正法眼藏。四祖受道後攝心不寐,身不倒床蓆六十年。住破頭山,學侶雲集。後往湖北 黃州府 黃梅縣 東禪寺,將一脈道統傳於黃梅祖執掌。

 

 五祖黃梅氏,宏忍,諡大滿禪師,降生於 黃梅縣。其母因食黃梅成孕,故取姓黃梅。 幼遇四祖傳授至道,取宏忍
 每日摘山花和木菌奉母,務悅母心;及後母卒,守墓九載,哭泣盡哀,唐朝人皆稱為孝僧。
 後遁跡於鄭府 房縣 房山石洞中修煉。道統授予慧能祖師執掌。(嗣後分出兩宗:漸宗神秀;頓宗乃慧能。)

 


圖片來源:惠生傳播有限公司

 六祖姓慧能,諡大鑑禪師。生於 貞觀十二年(西元六三八)。其先祖本范陽人氏,客居嶺南新州
 自幼好道,聞經有悟,乃矢志訪道。後至黃梅縣 東禪寺參謁五祖。祖命在寺隨眾作務,搗碓舂米,受盡勞苦,人人呼其為搗碓師。
 

 六祖以「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顯般若之性。三更入室叩師求法,五祖傳以至道,並授衣鉢,繼承道統。
 五祖復囑咐:「衣鉢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鉢,命如懸絲。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證。」並令其往南廣渡有情。

 後將心法傳諸二人,囑,天意已定,真儒復興,道落火宅,和光同塵,勤參菩提心,永證涅槃妙果。並說偈曰:

釋家從此絕宗風 儒門得法至道通
日後三期開普渡 正心誠意合中庸


 從此不傳衣鉢,道興火宅。六祖後至懷州 上愛嶺最高峰石室中棲身修煉,今傳為六祖岩。後返曹溪 寶林寺,學者雲集,講經說法,化渡有緣。所說一切始末,門人記錄謂《法寶壇經》,唯道落火宅一事不與眾知之,故《壇經》無可考。
 

註:
火宅:本為佛家語,謂三界十方皆如火宅。在此指俗家、民宅之意。
《法華經》譬喻品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真 儒 復 興

     

白馬二人 道傳火宅

 七祖二人:

 祖降生於廣東 漕溪。適遇六祖遭追迫,而救六祖於田中,迎隱家中供養三年,侍奉如初,敬而無失。六祖見其善根深厚,遂授予密法,囑以火宅修煉。並命祖同掌道統,開化江西盧山說法渡眾。

 祖降生於漕溪,與祖善交,常至家,得參謁六祖。六祖見其德慧雙美,勤修善果廣種福田,頗為載道之器,遂授以至道,命同祖兼掌道統。二人俱隱跡於盧山啟教說法渡人,後將道統傳之於祖執掌。

 

羅公八祖 其名是蔚群

 八祖姓蔚群,降生於河北 直隸 涿州。自幼立志修行,遍訪明師。遊江西 九江府,適遇二祖,因而得授至道,繼久道脈,開化江南、河北。著經洩漏玄機,大闡先天大道。惟是時天時未至普傳,復因眾生孽重,天降皇考,將道收隱。八祖殺身了道。

 上乘法門至此又告失傳,以後遂傳出一切旁門外道。迨至 康熙年間,已隔千年,天時將屆,天命元始天尊分性臨凡為九代祖接續道統。

 

 

     

九祖初傳禮本

 九祖姓德輝,降生於 江西 饒州府 鄱陽縣。自幼德慧雙美,佛性不昧,經卷一覽便通。得神人傳授真傳,遙接道統,闡道說法,人皆稱為神童。

 九祖渡眾心切,懇禱上蒼早開普渡。誠感上天而得《禮本》、《愿懺》、《雷唵》三經,玄機大洩。又著《皇極金丹》,預作三會收圓憑證。

 後殺身了道。心法付予吳祖繼承。
 

《道德淺說》:「六祖將大道帶歸火宅,傳與七祖雙承道脈。七祖傳與八祖。八祖在唐朝知時候未到,隱道皈天。著有《通天鎖鑰》、《皂袍靈文》。算得九祖將來出在家,即將此文設法塑在氏家祠達摩初祖聖像腹中。後到康熙年間九祖出世,重修初祖聖像,拾得《皂袍靈文》,方纔覺悟。」

九祖每晨焚香祝告天地,懇祈大道早開,普渡早成,誠感 上天。一日偶見西方霞光燦爛,光中出現三冊:

上冊《禮本》(開示經):規定皈依、進道時的科儀。

中冊《愿懺》:由「愿」與「懺」所構成。愿是一種祈望,希求討超生,回鄉認;懺係懺悔自己日常舉止之過錯,並望仙佛赦免過失罪愆。

下冊《電唵》二經:由《電經》與《唵經》所合成,《電經》或稱《雷經》。其功用在驅邪魔、救災劫。可謂今五宇真經之前身。《歸原寶筏》其四謂:「雷唵經是三天救劫號令」,其十三又云:「遇魔守定玄竅,誠誦唵雷二經。」(註)

(註);參《先天大道系統研究》,林萬傳編著,靝巨書局印行。

 

十祖名乃靜林 其德穆穆深

 十祖姓紫祥,號靜林 康熙五十三年降生於江西 撫州 金谿縣。遇九祖在江西說法渡人,遂參拜九祖門下。九祖見其秉性溫良,氣質恭謙,有成材之器,遂傳授至道,令嗣祖位,繼續一脈道統。

 承命後開化廣信府,道闡高山縣,不畏勞苦地慇懃指示迷途。不料遭遇皇風顛考,被拘於禁中。猶憐憫眾生孽重,仍默禱於天地,情願捨身替眾頂災頂劫。終於在乾隆四十九年八月十八日了道(得年七十七歲),道統傳授祖執掌。

 

公續十一

 十一祖姓,號了苦 乾降年間降生於江西 貴谿縣

 祖素好清靜,立志修道。後遇祖,意志相投,同修同煉,得授真法,令嗣祖位,闡化洪都。後訪至貴州,道統授與祖執掌。

 

十二

 十二祖姓退安,號無欺乾隆廿五年降生於貴州 龍里縣。自幼佛性不昧,得祖點化,傳授心法,承運道統,開化貴州)、雲南)。復闡道西蜀四川),是為西乾堂之始。渡化二祖執掌道盤。

 

十三即

 還無,號吉南,乃彌勒古佛化身。乾隆末年降生於四川 成都。世代德澤深厚,遇祖渡化而得授真傳。

 還虛,號守一,乃觀音古佛化身。嘉慶元年降生於四川 新都氏歷代善根深厚,喜悟丹經。自遇祖後屢考不退,得授至道。於道光六年與祖同領天命,執掌道統,教化群賢。後與祖替眾頂災,捨身了道。

 

鶴天十四代

 十四祖姓鶴天,號明池,降生於山西 太原。暗授天命,承運道統,傳道數年,付祖執掌。

 

十五王覺一

 十五祖姓希孟,字覺一,號北海老人,生於山東 青州 益都縣。幼喪父母,替人牧牛。十七歲往山西訪道,得授真傳。著有《理數合解》、《三教圓通》等書,闡明性理真傳。至光緒三年(西元1877)承運,道轉貴州西乾堂改稱東震堂

 

清虛十六

 十六祖姓化普,號清虛老人。降生於青州 益都城裡西街歷代富翁。於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承運,奉命三教合一,東震堂改稱一貫道


地圖來源:infobase.sd.cninfo.net

 

 

     

紅陽期滿 白陽應運

 

十七祖姓中一,號通理子。乃彌勒古佛化身,降生於山東 濟寧。幼喪父母,祇一胞妹。曾投軍旅,後往青州訪道,拜謁祖。於光緒卅一年(西元1905)承接祖位,奉命回原籍闡道,應運白陽,普傳天道,尊為「白陽初祖」。於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昇天,天命付弓長祖繼續普傳。
 

臨今臨今 天命付師尊

 
 十八祖姓,字奎生,又名魁生,號天然,又號濟光。乃濟公活佛化身,降生於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山東 濟寧

 於民國二年(西元1913)得遇祖授以真道;於民國五年承命「代表師」,助祖闡揚真傳。

 

 復於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奉天承運十八代祖道脈,尊為「白陽二祖」,司掌道盤,普渡三曹 ,上渡氣天仙客、河漢星斗;下渡地府幽冥鬼魂;中渡大地善男信女,辦理末後一着收圓大事。藉飛鸞以開化,假人言以傳真,神人共闡,拯救億萬性靈返回理域。其天命延續萬八百年,永為傳道之唯一明師。
 

 

一祖一師

     

紅陽期滿 白陽應運

 

 十七祖姓中一,號通理子,乃彌勒古佛化身 。道光廿九年(西元1849,歲次己酉)四月廿四日午時降生於山東 濟寧

 祖師自幼年父母就雙亡了,只有一位胞妹相依為命,共同居住在濟寧城外五里營的兩間破屋,生活相當清苦。 所以祖師在二十二歲(同治九年)時就到北小站(直隸)去投軍,經過數年後升為軍官。歷經幾年的軍旅生活,也積蓄了二百四十兩文銀。

  四十七歲(光緒廿一年,西元1895)這年的二月上旬
托夢,指示祖師「速往青州訪道,不可貪戀紅塵之事。」祖師因而辭去軍職,起程往青州尋找道場。

 這一天沿途打聽,來到了劉祖家門外。由於祖乃是世居青州 益都城裡西街的歷代富翁,祖來到當地,眼見出出入入的大多是富豪之人,所以在門外徘徊不前。


青州益都山東省 淄博濰坊之間。
圖片來源:國中地理第二冊(國立編譯館)

 恰巧祖正在大門散步,看到這麼一位頭戴大圈毡帽,身穿破小襖,身背一只行李的黑臉大漢。心中不禁懷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事?就問他:你在門前站那麼久,是要找什麼人嗎?為什麼不走?

 祖回答說:「我很久以來聽說這裡有道,今天特別前來求道。」

 祖聽了大笑的說:「你來是要求道的嗎?那就到裡面來談吧!」

 於是兩人就一同進了大門,來到西邊的棚下。

 祖大笑的說:「看你是一位軍人,為什麼想要求道呢?」

 祖回答說:「因為有一些顯化,所以我非來求道不可!」

 祖又說:「既然你是一心要來求道,那麼你有沒有打聽來我這裡求道的規矩呢?必須有一百兩文銀,才可以求道!」

 祖這麼一聽,馬上說:「拿秤來。」並且迅速的把行李打開,取出文銀二百四十兩,秤了一百兩奉上,作為求道之用;又把剩下來的一百四十兩也交給劉祖收存。

 祖看他這麼誠心的來求道,也就不能再推辭了。就告訴他說:「那麼廚房東邊有一間草屋,你可以在那裡安身。每天前後院落都歸你打掃;所要用的水不可以乾缸。至於佛壇方面不用你管!」

 祖領受了祖的一切安排,在府裡承受苦工。直到祖五十七歲(光緒卅一年,西元1905)這一年的三月十五日(春季大典)以前,
托夢指示祖,說道統該交給祖。可是祖不明白所指的是什麼人。

 第二夜
又指示:「天命該交手中『左合右仝』的人,不可猶疑!切記!切記!千萬莫要錯誤!」 經
這麼一指示,祖心中就想著:天一亮就是三月十五日聖典了,不如叫徒眾洗手燒香,我則坐在佛堂門口檢查每一個人的手,就可以找到
所指定的人了。

 三月十五日這一天,每個人都把雙手呈給祖檢驗看是否洗得乾淨,才進入佛堂燒香。祖看了一百多人,一直看不到手中有「合仝」的人。

 當祖正在納悶呆想之際,在那廚房的祖把他那一雙黑手洗了好幾遍後,飛快的跑到佛堂門口。也把這雙黑手呈給劉祖檢驗,說:「請師尊看看我的手是不是潔淨!」

 祖本來不想看他的手,可是猛然抬頭一看,在那黝黑的雙手上,赫然發現掌紋呈顯出清清亮亮左「合」右「仝」兩字。

 這時祖心中更是猶疑,暗暗的說:「老天命難道要交給這樣的粗人領受嗎?真叫人不明瞭啊!」不過想著歸想著,祖還是叫大家:燒香叩頭吧!

 當天夜裡
又托夢祖,指示他說:「清虛不必猶疑!天命該交中一承受,讓他回原籍闡道,不可再耽誤!」

 於是又次夜三更,祖將祖叫到佛堂訓話後,便交付天命予祖。

 祖跪下說:「徒不願回家,因為徒非常貧困,回去以後沒有安身的地方。」

 劉祖說:「觀音堂中把身安!快把原來的那二百四十兩文銀拿回去。速速回故鄉去開發道務!我沒有叫你來青州,就不可以來!不等天亮就要動身啟程!」

 整裝妥當以後,接著祖就送祖走了三里路程,表示應辦理三天大事的意義。

 過了幾天,祖回到濟寧,又打聽到他的胞妹(天道弟子尊稱「姑奶奶」)嫁在府,而府 所在的庄名正是觀音堂。兄妹倆見面,難免一番訴說離別之情。路祖也就在觀音堂住了下來,從此就在濟寧闡揚天道。直到民國十四 (西元1925)年二月初二日昇天, 上天勅封金公祖師。把道統交給十八代弓長祖執掌。


濟寧城內觀音閣(圖片來源:www.sdinfo.net)

 

 
 

臨今臨今 天命付師尊

 

十八代祖係濟公活佛分靈倒裝下凡,於 光緒十五年(歲次己丑,西元1889年)七月十九日(陽曆八月十八日)降生於山東省,距離東嶽泰山西南約百公里的濟寧城南鄉 雙劉店。太師尊諱玉璽,太師母喬氏,育有二男一女,恩師居長。


 

 


圖片來源:國中地理第二冊(國立編譯館)

天子封禪留字
來源:國中地理第二冊(國立編譯館)
 

曲阜 廟大成殿
來源:國中地理第二冊(國立編譯館)

 濟寧東方約三十公里的曲阜,乃是至聖先師的故居,而這一帶也是周公長子伯禽的封地--魯國。東嶽泰山則是天子舉行封禪祭祀的所在地(註);也是道教所稱泰山府君東嶽大帝等神仙所居住的地方。

 (1)(2)(3)
泰山最高處玉皇頂及頂上玉皇廟
圖片來源:(1),(2)travel.tvb.com,(3)travel.sina.com
 

(註)封禪就是受到 上天所信任的皇帝(有道明君),向上天稟報已實現的太平盛世。一般的皇帝是不被允許舉行這種儀式的,只有德高望重的皇帝才可以舉行這樣隆重的大典。
 
  • 代代豪農 稱呼「善人」

恩師先祖代代豪農,領有百數十餘畝的田地以及寬闊的宅邸。在地方上興辦慈善,舉凡修橋舖路、捐獻寺廟等公益事業無不全力以赴,因而深獲鄉里好評,人們都喜歡稱呼「善人」。大家都知道曲阜孔子故居,這一帶書香鼎盛,善人代代建立學塾,延聘教席,獎勵學子免費入學,因而恩師在四、五歲就上學。

 自從末以來,一般研究學問的風氣已傾向於三教兼修。恩師在十八歲就讀遍學四書五經,以及朱熹陸象山王陽明等理學,更涉獵諸子百家的典籍。在此時已經建立了三教一源、五教歸一、萬國一理、促進世界大同的理想。因此取儒家「維皇上天」,以及道家「虛無自然」,而號為「天然」。

 

恩師聖眷


師尊、師母與師兄合影

當時正值中國內憂外患之際,恩師於宣統元年隨姑父張勳章從軍,在南京上海一帶服役,擔任本部主計的工作。在這一段期間目睹同胞互相殺戮,無辜百姓失去家庭、田園而流離塗炭的慘況,其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宣統三年(辛亥,西元1911年)突然接到太師尊病危的消息,恩師於是辭去軍籍返鄉照料,年終太師尊便逝世了。

民國二年(西元1913)服喪期滿,恩師乃奉太師母之命,娶師母,翌年師姐出生。然而師母卻產後體弱多病,不久就歸空了。後來師尊再娶師母,育有二子,長男大師兄名英譽,字拙樵;次男不久歸天。師姐曾任天才,齊家修行。
 

  • 民國二年秋齊家受祖親授性理真傳

同年(西元1913)秋天,一位姓的好友告知恩師,在濟寧城內有祖傳授 心法之事。然而由於恩師早先遍讀三家典籍,在其心中已建立一套宗教理論。對於師伯所說之事以為係屬怪力亂神,而不以為然。

所幸有師伯仍不憚其煩,熱心勸勉恩師不要輕視上乘心法;並知曉恩師事母至孝,提議恩師稟告太師母。於是乃在勸說太師母明理後,一家人隨師 伯訪道於祖。

恩師經祖親自傳授心法後讚嘆的說:「經師尊指點,令吾茅塞頓開,豁然體悟實相真諦,明瞭歷世迷昧;貫通萬法一源,天人一貫之理。」

 

  • 求道後即設立佛壇 民國五年承命代表師

 這一年恩師年屆廿五歲,求道後隨即在自家的私塾開設佛壇,恭請祖駐泊於此地。祖傳道之行也必時時隨侍、守謢在其身邊。恩師經一番切磋琢磨,靈光赫赫,照耀宇內。

 至民國五年經祖推薦, 上天降命,任恩師為代表師。恩師畏天命之尊嚴而不敢承受,但祖不允所請,引用《詩經》「天維顯思,命不易哉」之語嚴正勖勉。

 於是恩師抱著恭敬不如從命,而接受拜命。從此更緊密的追隨祖四方傳道,喜悅的代行,歷經十數年如一日,獲得祖絕對信賴。同時恩師三施並行,為道奉獻不遺餘力,對路祖傳道所需的經費助益尤大,而道運也漸漸宏展。

 

  • 民國七年超拔太師尊

其中還有一項令恩師孜孜精進的動力,就是為了超拔太師尊。當時超拔先人條件最低必須渡一百人求道。恩師為此每日對親友知己說法,終於渡了六十四人求道。可是恩師心情總是悶悶不樂,經師伯察覺,問明原委後向祖稟告。

路祖乃請示關法律主臨壇。法律主批示:以後引渡六十四名求道者可超拔。所以《疑問解答》有:「六十四功加一果,拔一層父母,共計九層」之記載。

因此民國七年(西元1918)沐浴上天恩典,恩師獲准超拔太師尊。

民國九年(西元1920)師伯歸天。

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超拔規則又改:「凡齊家者,即可拔父母。若拔祖父母與伯父母者,仍依前例二層果位。」 

 

  • 路祖交付道盤天命

路祖完成制訂超拔規則後,自知成道之日將近。囑告恩師:「紅陽時代已過,天盤轉換白陽。三佛應運天盤、道盤,奉行  老之命,化身降世來完成普渡收圓,萬教歸一之大聖事。」

接著路祖又莊嚴告示恩師:「彌勒古佛化身為吾路中一,執掌天盤;南海古佛化身吾胞妹,扶助天盤;濟公活佛化身汝弓長,為掌握道盤之祖師。此絕對至高無上之天命,任重道遠,不容推辭。」

雖然至此路祖已道明真實的前身,然而平素恬淡無欲的恩師一聽之下,仍是為之驚愕不已,趕忙離座下跪,懇求讓與賢能。

可是路祖眼見天召之日已然迫近,而恩師又再四懇辭,心中非常焦急,不允恩師所請,極力將全盤道務付託恩師。後路祖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二月初二日歸空,恩師之悽愴痛苦非言語可表。 

 


彌勒祖師化身中一掌天盤


濟公活佛化身恩師天然古佛掌道盤


 

   
  • 濟南開道 禮讓賢路

當時在路祖門下弟子數千人中,代表師二十餘位,居重要領導地位者有八位。其中恩師的經歷最淺,後學人數也最少。

路祖成道後雖然將天命托付予恩師,但是恩師依舊遵循師姑奶奶(路祖的胞妹)的領導,六年間表文呈奏依然以路祖之尊名行之,功德費及名單全數交由姑奶奶管理。

另一方面自己則離開濟寧,到濟南傳道,然而也藉以避居濟南以讓賢路。 

《孟子•萬章篇》記載:「二十有八載,......崩,三年之喪畢,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之子而之;訟獄者,不之之子,而之;謳歌者,不謳歌之子而謳歌。故曰:天也。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又「昔者於天十有七年,崩,三年之喪畢,之子於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崩之後,不從之後而從也。」

以上是禪讓史中的一段佳話,更顯示出天命之所歸。古來聖哲都同此心,同此理,恩師為讓賢路,而避居濟南,也如同之避居南河之南與陽城啊! 

 

  • 民國十九年奉天承運十八代祖道脈

詎料 皇不允,於民國十七年間降鸞各壇,亟命恩師拜受天命;路祖也頻頻降壇催促,諸天仙佛更履履表達企盼之意。

民國十八年冬月,在濟寧的姑奶奶特命前輩代表師郝寶山領導北上濟南勸說恩師 返回濟寧拜命。

領導對恩師說:我聽聞時說「天之曆數在汝躬」,今日貴台天命乃是天人所共同認定。若遲一日,則千萬人離上天恩典日遠,期望此際快拜受天命以報天恩師德。

恩師謙敬的表達:承蒙師尊大恩,以及師姑大德,無法報答於萬分之一。況且長幼有序,願讓於有德的前賢。

領導說:既然師尊(路祖)在世即已保舉,況且貴台又有活佛之愿。昔日帶領天下諸侯為服三年孝;如今師姑卻已暫代六年,八位領導者都希望貴台效法大舜,順天應人,接受這個大任。 

於是恩師乃於民國十九年(庚午,西元1930)夏季大典發出洪誓大愿,嚴謹拜命萬八年之道盤天命,誓願完成普渡收圓,萬教歸一之大聖事。

拜命之後厚待諸道親,封郝寶山張自忠為道長。道長也各表示忠誠擁戴恩師之意。恩師命郝道長負責河北一帶道務;張道長則自願輔佐江蘇 鎮江地方。也因此在日後民國三十七年師尊成道一週年紀念祭,由張道長負責主持祭典事務。 

 

  • 不修天機、不修顯化、不修人情

須知恩師並非圖謀坐享其成之輩,在拜命後他把道務已然上軌道的濟寧交由姑奶奶及前輩們負責,自己則又北上,以濟南為根據地,廣接眾緣,伸展東南西北之地區,道務順利進展。

恩師以「不修天機、不修顯化、不修人情」三要項告誡大眾,以真理導引迷昧解脫輪迴,超出三曹而達理天之境界為望;並囑勉大眾保持修道者之本色,盡一份力量,貢獻於道中。

 民國二十四年初春開道天津孫道長訪師求道。

 民國二十五年太師母歸天。

 同年十一月南京 建業路總壇落成,恩師於蒞臨主持途中受臨檢,一行人無辜被收監。剛求道不久的胡德慶前賢見恩師受困,急忙設法解圍;張五福前賢更以生命財產保釋。經查無違法事實,百日後釋放。

 民國二十八年正月制定《暫訂佛規》。

 民國三十年,孫道長開拓上海浙江福建、及綏遠包頭吳信學前人開荒溫州。恩師則常駐於上海總壇,指導規劃方針。此時可謂天道之全盛時期。

 

  •  金線道掘起

 然而正所謂「道修謗興,德高譭來」。民國三十二年在函谷關山西陜西河南境)掘起「金線道」一派之謀叛者,在各地謠傳流言表示恩師三十年之傳道已疲勞,須要休養。表面上慇懃掛懷恩師,事實上竟想橫奪恩師道盤。他們漸漸壟入都市,徐徐製造勢力。專論天機、捏造碑文、道書中插進假名,秘密抹殺師命。

 孫道長胡德慶接獲報告後,呈報恩師;恩師乃命王秀琪調查,並循循善誘,喻以大義。瞭解實情後,多數人含恥謝罪,懺悔不該盲從,而種下惡因;至於偽善者弄巧成拙,自毀前途,實在相當可惜。 

 民國三十三年中秋,恩師蒞臨杭州視察道務時,有位熱心道親呂玉堃貢獻在西湖 南屏山土地,做為建築恩師公館、開設佛壇並做修養調氣之所。恩師長期辛勞,加上這段期間,為勸導金線道之不正當,親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疲勞奔波三十年的身心,於西湖休養一段時間,得以慢慢恢復正常。 這一段期間,恩師也親自擇定此處將作為日後陵園所在地。 

 

  • 巴郡道脈百年祭

 民國三十四年 戰爭結束,眾所期待的和平終於來臨,全民歡欣,割讓了五十年的台灣光復。

 民國三十五年,恩師有意來台傳道,但是由於光復之初情況不明,經周圍道親勸解而打消來的主意。隨即改變行程,帶天才往四川 成都辦道;開荒台灣之行則由公、公、公三位搭乘公自家的帆船首航台灣 

 在四川方面的道親聽聞恩師大駕光臨的消息興奮不已,迎接恩師的場面感人。恩師暫住於成都總壇,來往道親相當踴躍,都以一睹恩師聖顏為榮。

 四川古稱蜀地,有「天府之國」之美稱,物產豐富,人口有一億。三國劉備在此稱帝,國號,又稱蜀漢

 此外,更是歷代祖師傳道的重要地方。

 如十二代袁祖初開貴州)、雲南),又闡道西蜀,渡了十三祖。

 再如十四代姚祖以及五老祖流血護道的西乾堂也在此。

 又如十三祖即是受難於成都 九眼橋。恩師此行曾長跪橋頭悼念,淚眼滂沱,誓愿完成濟渡眾生之大任,以慰二祖在天之靈。

 並擇日在總壇舉行巴郡道脈百年祭,呈奏表文追思歷代祖師,發下洪誓大愿,完成祖師未竟之志。 

 

九眼橋,古名洪濟橋,又名鎮江橋,建於 萬歷二十一年(西元1593),由當時布政使余一龍所建。是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欄杆、石橋面的拱橋。長四、寬三、高三丈,下有九橋孔。在清朝 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總督李世杰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又加以重修。1988年於九眼橋西側新建交叉鋼架水泥橋,從基點算起,長約120公尺,寬25公尺,橋北下端闢有汽車通道橫貫東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橋。古九眼橋于1992年冬拆除。(文字取裁自www.cdbnet.com.cn)
右圖為今成都九眼橋
取自life.scol.com.cn
  • 青天霹靂 巨星殞落

 民國三十六年七月盛夏,恩師與數名前賢造訪四川盆地西邊的峨 嵋山佛教聖地。其自然景觀壯麗,山明水秀,瑞氣鐘靈,登山觀覽,令恩師喜形於色。

途中一行人在樹下石台休憩,恩師吟誦著詩人李白《峨嵋山歌》:「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吟誦中透著無限感傷,卻又宛如心血洶湧。 

突然間恩師顯現丈六金身,靈氣豪光眩目。隨行徒眾瞬間猶如遭遇強大電流一般。就在此時晴天霹靂,接連著又是急風,又是驟雨。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前方二三十公尺,山 頂上遭霹靂擊中的巨石轟隆作響,隨即崩落於面前,阻塞前方洞窟入口。眾人見狀,惶恐的趨向恩師周圍保護。

恩師則閉目沈思,靜靜的誦唸著《禮記•檀弓上》孔子的一段話:「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並說:「今參訪峨 嵋山,岩石墜落阻塞道路,庶乎吾將色身歸隱?」恩師從此面色凝重,一語不發。返回成都後便獨自閉室靜座,辭退一切會客。諸弟子則延請名醫來為恩師診治,對其生活起居也特別留意。 

 


峨嵋山金頂寺
取自國中地理(國立編譯館)


重慶成都峨嵋山地圖
取自國中地理(國立編譯館)
 

  • 天召火星 圓寂蓉城

 八月十五日(陽曆九月二十九日)中秋夜,在成都總壇三樓舉行祭典,恭請
臨壇求訓。恩師接駕叩拜之後,於訓示進行中感覺身體有異,乃先行退壇,獨自下樓閉室靜坐休息。

 老訓示說:「弓長孝子召歸天庭,深明天意,萬八師命須兒等繼續完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乃至孝之行也。」

 滿堂道親見訓,急忙下樓探望,唯獨天才雙眼泣腫的告訴大家:「天召恩師,色身已隱,師命含殮闔棺。」大眾嗚咽慟哭,如嬰失怙,如暗衢失明,悲痛哀悼,憤不欲生。唯見峨 嵋山頂一輪明月高照大地,秋風颯颯,落葉飄飄。

 訃聞即時傳報天下,在上海師母、師兄以及道長們於十六日急速成都之行,料理善後,靈柩空運至上海 虹橋機場,安置於白宮殯儀館,擇日追悼出殯,安葬於杭州 南屏山,享年五十九歲。葬儀完畢即請求結緣。
封為「天然古佛」,號賜「萬國教主」,繼續萬八年普渡收圓之使命。

 民國三十七年,恩師歸空週年祭典,全國誠心道親跋涉萬里,趕赴杭州 南屏山墓地參加追悼儀式。無論階級高低、青年老幼,都抱著一顆忠誠恭敬的心參與,哀榮音韻徹聞遐邇,默頌師尊恩德,永孚師名於大千世界。

 


上圖左下角為上海 虹橋機場
圖片來源:國中地理(國立編譯館)


杭州市
圖片來源:國中地理(國立編譯館)

 

恩師歸空週年祭典大眾合影(中座者為師母)
        董

                                  玉            
                                  泉

                                  道    

        長

                      師師師      師張徐張霍王

                      嫂兄姊      兄自衡天永伊

                        之          忠甫洞盛文

                        女            道道道道道

                        兒            長長長長長

                            孫

                            錫

                            堃

                            道

                            長

                          文  吳

                          以  信

                          質  學

                          前  前

                          人  人


「師尊第一週祭大典紀念」


師尊歸空第一週年祭
師兄(中)與台灣道親(吳信學,鄧國雄,張德福,周詩章,曾阿古,張光鐸,黃水旺,黃火燄,蔣月英,傅月英,謝含隱)在 杭州西湖恩師墓前攝影

 

 


 感師恩  
  寄調 蘇武牧羊

 

 (戊子年師尊涅盤週年日大眾拜墓三天主考感嘆而唱) 

   1.  師尊示寂了前因  夢想夜沉沉   覺來淚 沾巾
        師濟世   受艱辛   卅載到於今

        丁亥中秋夜   師徒兩分離

        可嘆眾兄弟   桃李落紛紛

        滿盤血淚   奉勸諸君   莫忘老師恩

        通理金公祖   掌盤萬八春

        色身化   聖靈存   大任付師尊

        婆心與苦口   講道數十春

        民初開普渡   三曹期沾恩

        超我玄祖   救我性靈   感恩永在心

   2.  弟子繼志辦末春   可欽忠孝人   守墓在園林

        受誹謗   臥埃塵   不變此初心

        戊子週年日   萬眾齊拜坟

        祭文甫讀畢   悲聲有遠聞

        孝子事親   事死如生   事亡如事存

        反道敗德士   大開金線門

        改姓名   換表文   知恥有幾人

        自絕十八代   出盤怨何人

        妄稱中華祖   假冒諸佛神

        看爾諸子   龍華會上   何顏見師尊